佤醫研究所

您當前的位置: 主頁 > 佤醫佤藥 > 佤醫研究所

佤族人民的疾病觀

2021-09-15 15:33 發布人:王明凱 瀏覽:

   佤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國內佤族總人口數為429709人,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邊陲的“阿佤山區”,千百年來,佤族人民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與自然、疾病作斗爭,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口口相傳、世代繼承,形成了佤族人民獨特的醫藥經驗和技術,為佤山人民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疾病觀是對疾病產生的原因、疾病的發展變化以及疾病治療的看法和觀念。一個民族疾病觀的形成,與他們生存的自然環境、所處的社會環境等相關,還與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關系密切相關。佤族這個生活在西南邊陲的民族,有著本民族對疾病發生、發展變化機理以及疾病治療的獨特看法。經過長期摸索、提煉、總結,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疾病觀。并用于醫療實踐,指導臨床,為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不僅能使我們更好的了解佤族,而且也是我們追溯醫學起源的“活化石”。現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佤族人民對疾病的認識。
  佤醫認為,疾病的發生與地理氣候環境關系密切。地理、氣候環境不同,當地物產、人民的飲食結構、風俗習慣各異,從而人的體質不同,對外邪的易感性不同,所發疾病就有差別。
  佤族地區多山地、少平壩,海拔差異大,多呈立體性氣候。居處山區叢林、當風之地者,天氣寒冷,易感風邪而出現肢體關節肌肉酸痛或肢體抽搐等癥;居于凹地或靠山溝水邊,與水接觸多的陰暗潮濕之地,易感自然界的冷風寒濕邪氣肢體重著、酸脹麻木;平壩之地高溫、濕潤、靜風,易出現濕霧瘴氣,居于此地的人群,易得熱風癥。
  在佤醫的觀念中,人來于自然,屬于自然的一部分,必定與自然有相通之處。當人體發生疾病時,總要效法自然,把人與自然聯系在一起,從中尋找解決的方法。
  同類相補,人與自然物相同部位或相同作用部位含有相同物質成分,人食用后對相應部位有補的作用。如心臟有病,心血、心氣不足,神志不安,可吃雞心、豬心。
  類比為用,通過觀察自然物的生長習性和長養狀況用藥也是佤醫用藥的方法之一。如草藥毛石尾的利水應用,佤醫認為,生長在巖石上的要比生長在地上的利水作用好。因為植物的生長要以足量的水分為基礎,能在巖石上生存,可見其吸納利水的功能很強。因此,佤醫首選巖石上生長的毛石尾(石韋)利尿。
  佤醫疾病觀是佤族人民長期的醫療經驗總結,是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產生于具有明顯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佤族地區,帶有原始思維的意象性、集體性和神秘性,具有其特色的獨到之處。在此疾病觀的指導下,佤族人民一次又一次戰勝病魔,維護了本民族的健康與延續,確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價值。此文只能簡單介紹佤族醫藥疾病觀的“冰山一角”,為了保存和利用好這一寶貴的醫療文化遺產,需要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提升和研究。
本文作者:王明凱
  現就職于臨滄市中醫醫院。畢業于云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主修中醫男科方向,研究生學歷,獲得醫學碩士學位,師承云南省中醫醫院秦國政教授,曾在云南省中醫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共預備黨員,省級優秀畢業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云南省臨滄市胃癌中西醫協同協作基地項目成員,臨滄佤醫藥普查、挖掘整理及應用研究項目成員,現發布中醫相關科普文章20余篇,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或參與課題5項,省級獎勵4項,校級獎勵14項,《經典中醫研究》雜志青年編委,工作于臨滄市中醫醫院,專業泌尿/中醫男科方向。
       擅長:男性性功能障礙、不育、前列腺疾病、腎結石以及相關女性難治性尿路感染及尿道綜合征、過敏性紫癜、內耳眩暈癥、皮膚方面等相關疾病。
  編輯:李奕圻
  審核:王亮友
  參考文獻:
  [1]劉寶林,艾健,龐益富.佤醫疾病觀淺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19):135-136.
  [2]艾健,龐益富,王志紅,等.自然環境因素對佤族醫藥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07):162-163.
  [3]郭紹榮,李學蘭,里二,等.佤族醫藥起源及其發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1994(02):1-4+46.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用藥咨詢
免费无码一级成年片,大片 国产一级婬片A片AAA毛片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亚洲无码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韩国一级婬片特黄特刺激 国产精品毛片AV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无码动漫AV片在线尤物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激情 一级A片特爽高潮视频